零点看书网 > 科幻灵异 > 科技翻译家 > 第30章 翻译界的灰犀牛

第30章 翻译界的灰犀牛(1 / 1)

推荐阅读:

智能语音输入法的用户高达3000万。

在1月10号的一点左右,用户陆续接到清瓷科技智能翻译软件的推送。

输入法只有安卓版,首先接触到了智能翻译软件的就是安卓用户。

其实这也正常,软件刚研发出来,苹果的审核又是出名的漫长。短时间内不会有苹果版本的软件出现。

燕京大学语言学院的老教授陆文远。

他已经退休几年,被返聘学校工作。一直在从事国内外名著的翻译工作。

近几年来,手指越来越不灵活电脑打字很慢。

现在他手里拿着智能手机,用智能语音输入法来录一下他想说的话。

他感慨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真的很发达。由于年纪太大舌头不怎么灵活。

他说出的话都带着颤音,智能语音输入法软件却可以轻易的识别。

突然有一个提示音响起,语音软件给他推送了一款软件。

陆文远看到名称是智能翻译软件,他自己就是做翻译工作。怀着好奇的心情把这个软件下载。

“便捷沟通,无距交流,世界因我而广阔。欢迎使用智能翻译软件。”一个清亮的女声响起。

之后就是电子合成音,对软件的操作进行引导。

陆文远学会基础操作之后,登录他的账号。

软件提示,使用一小时0.5元,包月使用59,包年使用590。

第一次可以使用30分钟。

陆文远直接59元包月,这点小钱他是不在乎。

他发现智能翻译软件做活动,买一赠一。自己买一个月直接给开通两个月。

他发现自己的语音信息,可以直接同步到智能翻译软件中。

陆文远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六国外语。

他开始测试这个翻译软件,通过多种语言的互译,验证了这个智能翻译软件的准确性。

他打开这个软件,发现软件操作很简单,设置的也很精巧。

通过他自己多年从事翻译的经验,陆文元看到这个软件欣喜。只发现软件有一个细微的瑕疵。

其实也不算瑕疵。除了特殊的同声传译人员,就是普通的翻译也做不到这种事。

那就是对一句话进行同步的翻译。

这不是软件的毛病,而是受到各种语言的语法限制。

不说完一句完整的话,谁也无法知道整句话的大概意思。

也只有在大型公共场合,同声传译人员在有对方稿件的情况下。

才可以顺畅的同步进行翻译对方的话。

陆文远知道,不说完一句完整的话能实时翻译不同语种。

这就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观,而是上升到神学程度。

软件除了提供语音翻译外,还提供文本图片和视频翻译功能。

只不过文本图片和视频翻译需要另花钱购买。

文本图片翻译功能每月需要40元,视频翻译功能每月需要60元。这个功能不提供包年。

陆文远查看这个功能,文本翻译支持读取50兆大小的文档和图片。

视频翻译,支持五个g大小的视频。

陆文远内心很高兴,这个小小的软件对国家的影响太大。

全球的人们可以自由的交流,这能带动起来的利益将是非常庞大。

特别是华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直观的感受就是产品更好卖了。

陆文远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一篇文章。

《翻译界的灰犀牛来临,人工智能将会取代大部分翻译。同行们且行且珍惜。》

在文章中,他简要的介绍智能翻译软件的能力。

文章的主体思路,认为那种没有文学修养。只会机械翻译的人,很快就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有文学修养的人,他已经不能称呼为一个翻译,而是叫做翻译家。文学水平几乎和文学家相当。

对翻译软件万般推崇的陆文远,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翻译软件的翻译准确度。

他把《三国演义》从中文译成俄文,再由俄文译成英文。

最后用英文译成法文,用来和法兰西的翻译家对比。

陆文远特别指出,他不译成中文对比的原因是中文的白话文版本太多。

无论智能软件翻译成什么样?只要大概意思对,总能找到相应的白话文翻译。

最后的结果是翻译软件能完美的翻译出书中的主要意思。

陆文远写到这里,笔锋一转。他又指出智能翻译软件的缺点,竟然只能翻译白话文。

而对蕴含着华夏文化精髓的文言文和半文言文,只能翻译成白话,却无法反着翻译。

陆文远的公众号关注人数很多。他发出一篇文章,很快被多个自媒体转载。

耸人听闻版

翻译这个工作,将会全部被人工智能取代。今后所有翻译将会下岗。

幸灾乐祸版

号外,号外。又有一个职业将要消失。以前有人觉得学翻译高高在上,现在却被机器人取代了。

解说版

陆教授反复提到灰犀牛一词。有些读者不明白,给大家介绍一下。

灰犀牛是指我们看得见的危险。但它平时没有危险,我们都把它忽略。

某一时刻突然提速,朝我们撞过来。

和它相似的名词是黑天鹅。这是指我们不可预见的风险,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

这条消息在朋友圈中疯传,把没有见识过智能翻译软件的人。也吸引过来。

随着这条消息的传播,也引起主流媒体的注意。

华夏的主流媒体环球时报。它在这个时代还算稍微有点责任心的媒体。

经过编辑部的详细研究和采访多位翻译家。

在1月10号晚间,环球时报官网和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新的社论。

《翻译界的灰犀牛来临》

副标题是我们将何去何从?

文章引用了陆文远的话,深刻的指出在人工智能强势进入翻译领域后。

大部分翻译都要失去他的本职工作,只能转行。

文章探讨国内数百万编剧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将何去何从?

年轻人还有转型的机会,老年人也将要退休。

但是对于事业已经定型的中年人,旧有的行业消失又无法加入新的领域。

新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痛苦的存在。

在文章的最后笔锋一转。翻译软件可以实现全球主要语言的互通互译。

华夏英语课还有没有必要存在?

对于数千万英语老师和拥有数千亿市场的英语培训行业他们将何去何从?

随着众多主流媒体转载这篇社论,由智能翻译软件而引起的风潮。

正在以出乎李浩他们想象的速度,席卷着华夏的舆论场。

最新小说: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 末世降临,作精女配重生了 承天八索 最后一个猎鬼师 如折如磨 [HP]还让不让人好好制杖了 求剑 明月照我 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 团宠幼崽爱护计划